English用户登录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 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3)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 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3)

发表时间:2017年01月15日 阅读次数:2894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

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3)

 

前言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市的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正式注册的各类博物45座。从举办主体来看,博物馆中文物部门所属国有博物馆12家,行业性国有博物馆4座,非国有博物馆29座。类型仍以历史文化类、综合类为主。

从档次级别是看,全市博物馆档次偏低,有一级博物馆1座,三级博物馆5座,其他39座均无级别。从规模上看,大部分属于中小博物馆,全市博物馆中建筑面积总计229361平方米,大于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仅6座。

从空间分布看,全市10个行政区除光明新区外,其他各区均有博物馆分布。福田4座、南山区7座、盐田1座、宝安11座、龙岗4座、坪山2座、大鹏3座、龙华7座、罗湖5座。

全市博物馆藏品登记总量为88995(件、套),其中3级以上文物13073件(套),1级文物951件(套)。博物馆全市在编员工总数429人,高级职称员工数59人,登记注册志愿者2385人。

目前,全市已有42个公共博物馆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率达93%。2016年,全市博物馆举办基本陈列90个,临时展览82个,策划教育项目145项,实施教育活动740次,年观众约430万人次。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财政委员会2012年8月印发《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后,深圳地区的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升,非国有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为阐明今后一段时期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思路,明确各部门分工,规范博物馆内部和外部工作管理,针对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建设工作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内容分类施策,并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理事会章程》等相关内容,并结合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 2017年至 2023年。

 

第一章  核心概念


一、基本概况

基本资料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金石艺术博物馆”),位于罗湖区望桐路梧桐山苗圃总场24号(望桐新路1号),成立于2016年9月11日,201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后,广东省核准登记的首批非国有博物馆。举办方为深圳鲜卑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管单位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注册资本:600万。

博物馆馆址

金石艺术博物馆馆址位于罗湖区望桐路梧桐山苗圃总场24号(望桐新路1号),建筑面积286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60平方米,由博物馆运营方深圳金石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租赁旧厂房,由华南理工大学按博物馆规范标准设计改造。

功能定位

金石艺术博物馆藏品以中国古代石刻为主,兼及中国古代家具、拓片等;时间以明清为主,兼及汉唐时期;地域以南方地区为主,兼及北方中原地区。作为定位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非国有博物馆,将重点探索社会组织社会办的办馆实践,打造品牌型精品展览、共建馆校学术研究平台、非遗传承保护中心。

藏品数量

2016年8月,举办方深圳鲜卑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向博物馆筹办组无偿捐赠并正式移交石刻、家具等藏品300件(套)。其余藏品尚待整理、入库、鉴定、造册、备案。


二、 价值取向

1、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代表性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互相学习的意义,发挥相互协作的力量。在推动诸如财政补贴、文化用地、税务优惠上,努力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与行业及跨地区盟友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重点加强与西安石刻研究会、全国民办博物馆协作体古代石刻专业委员会的合作。

2、开放与分享:一方面努力将金石艺术博物馆现有平台与热爱文化的杰出人士共同分享;另一方面也要将博物馆现有文化资源与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学术团体、重要学者来慷慨分享。致力于通过馆藏代表性藏品,联结起全球范围内相关博物馆的学术互动和文化交流。

 3、勇气与坚持:我们将比过去的十年更为积极进取并勇于承担风险,要有力争成为行业领袖的勇气和信心。积极从博物馆行业外探寻行业发展的趋势、模式和先进理念,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只有不断挑战博物馆的既有观念,努力创新,才能脱颖而出并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4、卓越与典范:为子孙后代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努力构建历史文献与实物传图之间的联系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博物馆的灵魂是人,博物馆的软实力的核心是学术领头人和优秀策展人的实力和水平。这要求我们坚守最高的职业道德标准与卓越的实践规范,致力于树立非国有博物馆之行业典范,逐步积累和建立起公众对金石艺术博物馆的文化依赖和公益信任。


三、使命与担当

1、努力与我们的同行及跨界别的盟友通力合作,一起推动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建立标杆、实现卓越。

2、努力让更多的公众走进金石艺术博物馆,建立起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与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依赖。

3、流传有序,可以从此器此物起步;薪火相传,可以从此时此刻开始。只有依赖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古代文明才能最终完成从田野到殿堂的升华。

四、存在问题

1、内部管理有待加强规范。

博物馆还缺乏一个卓有成效的理事会运行机制和聚集行业领军人物参与的理事群。代表考古、博物馆界的理事明显不足。在逐步建立有效的理事会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馆长负责制尚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博物馆还缺乏一支既熟悉博物馆运作规律、又能引领新科技挑战的专业人力队伍。策展、教育人才严重不足。

2、外部服务有待提升效能。

包括长期陈列、临时展览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尝试通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有效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教育的效能水平。

3、藏品的地域特色有待加强

藏品是博物馆的灵魂。目前的藏品,基本上涵盖了石刻类藏品的几个细分类别,但藏品中尚缺乏反映岭南地区本土文化变迁的实物和资料;与国有博物馆相比,藏品的种类、数量、丰富度、精美度,都还有相当的距离。

4、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亟待解决。

博物馆尚缺失自身造血机能,完全依赖举办方的单一投入,亟待实现自我管理和独立运营。

 

第二章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引领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文明进步的作用。

(二)、坚持直面问题,切实解决问题。首先针对非国有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内部管理不规范、社会服务效能不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大问题,提出具体、精准的提升解决方案。其次解决金石艺术博物馆存在的个别问题,主要是现有场馆的可持续性问题。

(三)、适应社会变化,兼具多重身份。当代非国有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等藏品的收藏和保存机构,更兼具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多重身份。金石艺术博物馆要适应身份的转变,在社会组织社会办方面,趟出一条创新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了解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认真汲取同仁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并非是一个偶然的和个别的文化现象。藏家将“个人收藏”升华和转变为“社会共享”背后的深刻含义,是经济发展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产物,也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从自发走向自觉,即将进入一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的标志和信号。非国有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至少有三点意义:

第一、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博物馆以其“小而精”、“小而专”的特点,在优化博物馆种类体系、填补专题门类空白、提高城市文化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水平提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非国有博物馆坚持“社会组织社会办”的原则,其焕发出来的文化活力,相信将有助于加快国有博物馆的社会化改革进程,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非国有博物馆来自民间,具有天然的“普惠”基因。一方面是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强和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的日益高涨,非国有博物馆不仅实现了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两方面的有效对接,也通过社会力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激发出新的社会活力。

因此,客观准确地判断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优势与困难,给非国有博物馆以准确定位。既要客观地看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又要充分估计到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一味乐观,过高估计自己、放大优势、自以为是,也不能一味地悲观,夸大困难、自暴自弃。正确的态度是对照优势找差距,迎着困难思对策。要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优势和困难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哪些是绝对优势,哪些是相对优势,哪些是暂时优势,哪些是长期困难,哪些是暂时困难,哪些是可培育优势,哪些是可能再生的困难。只有对博物馆发展中的优势和困难做到客观地分析,才能给博物馆以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现在的坐标,才能借势发力克服困难。

2、科学性原则

遵循博物馆自身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求推动事业发展的策略。遵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要研究政策,学会从政策中寻求策略。抓住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借政策东风,培育自身的发展优势,用政策之力,克服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的困难。

以科学发展观确立博物馆的发展目标。金石艺术博物馆发展目标的确立,必须即遵循文化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也兼顾社会组织的公益化、慈善化发展趋势。博物馆是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和开展社会教育的公众场所,文化服务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非国有博物馆同时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天然带有文化“普惠”的烙印,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办”的理念,将非国有博物馆的持续社会影响力逐步发挥出来。金石艺术博物馆在其地理位置、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方面和国有博物馆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确立博物馆发展目标时,必须从金石艺术博物馆发展的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鹜远,也不畏首畏尾,切忌凭感觉办事,始终坚持“科学办馆”的原则。

3、可持续性原则

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发展规划应循序渐进,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前瞻性。分解长远目标,使金石艺术博物馆在量变的积累中逐步产生质的变化。金石艺术博物馆发展规划中的长远目标与博物馆的现状相比差别越大,其实现目标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其历程就越艰辛,变革就越大。因此,对博物馆发展的长远目标,应该分解成阶段性的子目标。而且子目标之间的"高差"要适当。前一阶段的目标要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确保博物馆在相对稳定中寻求一个个突破,在量变中产生一次次飞跃。如果急于求成,希望实现所谓的跨越式发展,殊不知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发展主体与目标一一适应。结果,由于目标跨度大,加之对困难的估计不足,最终只能导致金石艺术博物馆业务工作出现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使金石艺术博物馆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足够的后劲和空间。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满足时代发展对博物馆的客观要求,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因此,要认真分析现实社会对博物馆的需求,以及未来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要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在充分利用现有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注意资源的优化配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后劲。如果在规划时只考虑眼前不考虑未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将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闲置;甚至因为贪大求全,标新立异,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给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后续发展造成新的困难。

4、协调性原则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因为局部发展的滞后而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明确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金石艺术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确定博物馆各项工作目标时,要理清头绪,弄清各项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要首先解决制约金石艺术博物馆发展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扫除障碍。比如我们严重缺乏一支既熟悉博物馆运作规律、又能引领新技术挑战的专业的人力队伍,可以说是金石艺术博物馆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在规划工作中必须将其列入工作重点,花大力气去抓。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定要和重点精品展览的项目推进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重大项目的推进,才能吸引人才、锻炼队伍。

要协调诸多文化子要素,使博物馆逐步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涉及到场馆建设、设施完善、专业队伍、学术研究、展陈理念、区域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些子要素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才能使博物馆工作迈上一个个新台阶。办馆要素的和谐统一,就是要讲究要素间的合理匹配。因此,在博物馆发展规划中,各子要素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和谐统一。只有各子要素和谐统一,才能减少冲突,博物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5、特色性原则

金石艺术博物馆要坚持公益性发展方向,努力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正确处理藏品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调动全社会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坚持依法管理,确保藏品保护、利用行为规范有序。同时,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必须凸现其自身的办馆特色。

一座好的博物馆,必须有其自身的办馆特色。特色是品牌,特色是标志,特色是统领事业发展的灵魂。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必须充分分析自己现有的优势,对金石艺术博物馆办馆特色明确定位,并通过不懈的努力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金石艺术博物馆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办馆特色:

第一、 填补空白的专题特色。比如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北朝儒家孝文化藏品,就填补了国内博物馆这方面的空白。金石艺术博物馆只有通过系列和专题性的收藏,才能体现其藏品的专题性特色。金石博物馆要始终坚持专题办馆的特色,不走综合馆的道路。

第二、 学术办馆的专业特色。非国有博物馆拥有的文物,并非件件“流传有序”,许多是社会流失文物。流失文物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要组织学者、专家展开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让流失文物回归以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学术研究体系中来。将原来有信息缺失的“缺陷资源”,有效转化为“优势资源”。对于非国有博物馆而言,坚持学术办馆,是将“缺陷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的必由之路。

第三、 精品展览的品牌特色。通过公开的展陈,不仅让藏品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检验,同时也是将展览的理念充分传达给社会。

第四、 社会组织社会办的办馆特色。通过成立基金会、建立理事会、组织博物馆之友,建立起博物馆与全社会的全方位联系,逐步形成“社会组织社会办”的办馆特色。

 

三、 总体目标

在深圳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建成一座符合国际一流建筑艺术设计水准,拥有中华文明代表性石刻文化遗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装置艺术的体验型非国有专题类博物馆,并以此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四、阶段目标

(一)2018年至2020年

1、展览展陈

平均每年承办一场重要的精品展览,参加二场重要的精品展览。计划在2018年5月与深圳南山博物馆共同筹办《翟门生的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2、学术研究

计划在2018年11月承办一场重要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计划在2018年11月举办《翟门生的世界:石刻上的南北朝》国际学术讨论会。

3、社会教育

计划每月承办一场“金石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至2019年底,计划举办公益讲座24场。

4、内部管理

(1)、完成藏品确权,明晰法人财产;

(2)、成立公益基金,拓宽融资渠道;

(3)、强化人员培训,提升团队素质;

(4)、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5)、加强横向协作,试点委托运营。

(二)2021年至2023年

1、展览展陈

平均每年承办一场重要的精品展览,参加二场重要的精品展览。计划在2021年1月与深圳博物馆共同筹办《不朽不灭:文物中的儒释道》。

2、学术研究

计划在2022年11月承办一场重要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3、社会教育

计划每月承办一场“金石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至2023年底,计划举办公益讲座36场。

4、内部管理

(1)、扩大理事会人选,将理事会从原来的3人扩大为5-7人。增加考古界、文博界和金融界的代表比例。

完成全部藏品确权;

(2)、公益基金资助占博物馆年度经费开支的30%以上;

(3)、引进高素质人才1-3位;

(4)、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其他博物馆的业务协作。通过共同举办文化公益讲座、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建立有效的外部协作机制。

(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实施“大湾区石刻题记保护调查工程”。

5、 外部拓展

加强横向协作,试点委托运营。落实受托运营1-2家区级国有博物馆。


第三章 发展任务

一、创新非国有博物馆管理体制

要重点探索和解决非国有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非国有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社会组织,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社会组织社会办”。从以下四个层面应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在非国有博物馆领域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T)的模式创新。

(二)、创新办馆筹资渠道。将博物馆依法申请登记为慈善组织,或发起成立慈善基金、基金会,拓宽资金来源。

(三)、强化理事会建设。理事会在行使博物馆的决策和监督职责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包括筹资在内的相应义务。要让基金会的代表,能够及时进入理事会。扩大理事会的组成人员,认真发展一批对博物馆事业、对文化传承和传播有兴趣、有担当、有能力、愿付出的青年企业家、社会贤达、学者、艺术家等卓越人士进入理事会,并建立起卓有成效的理事会议事机制。在提升博物馆内部治理能力的同时,也为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组织条件、提供组织保障。

(四)、自愿者队伍建设。自愿者队伍,是非国有博物馆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对自愿者队伍的管理。要通过“金石博物馆之友”、“金石文化大讲堂”等系列公益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没有文化动员能力的非国有博物馆,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组织。


二、积极落实场地续租事宜

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场地,到2019年9月十年的租期到期,积极完成与出租方的续租,是发展任务中的关键环节。

同时,由于现有场地的交通状况并不理想,制约了下一步的发展,在完成现有场地续租的同时,也要在罗湖、福田、南山等区积极寻找新的办馆场地,最终实现永久性场馆的目标。


三、强化藏品征集和补充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拓展馆藏文物的征集范围和渠道,丰富藏品细分种类,增加藏品数量,提升藏品档次。把捐赠作为征集藏品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和服务工作,争取社会收藏群体捐赠藏品。

适时启动“大湾区石刻题记保护调查工程”。通过实施保护调查工程,对广东地区的摩崖石刻文字、古建筑题记文字、古墓葬题记文字做一次系统梳理,丰富馆藏藏品细分品类,构建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地域鲜明、互为补充的收藏体系;加强相关藏品的研究工作。逐步提升其中珍贵藏品所占的比例。

    完善藏品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藏品的利用与研究水平;改善藏品库房软硬件环境,逐步建立藏品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和区域性监测平台,确保藏品保存环境全部达标;加强库房日常管理,使藏品检查工作常态化;实现藏品数据100%信息化,每年完成不少20件馆藏精品的高精度数字化三D影像获取。


四、提升学术研究系统性、科学性

前一个阶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赵超老师、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裕群老师、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国际孝文化研究权威黑田彰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岩老师的研究成果上。《永远的北朝》已经在2016年8月面世,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非国有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许多都是流失文物,缺乏重要的信息资料。如何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缺失的信息给找回来,是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最大挑战。非国有博物馆有责任有义务,组织专家、学者对馆藏文物展开系统的跨学科研究,让流失文物回归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学术研究体系中来。非国有博物馆坚持“学术办馆”,既是使命,也是责任。计划每2年出版一本专著。每年至少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五、优化展览策划与交流

做好金石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升级和原创性临时展览的实施计划。

基本陈列和原创性展览实施步骤:

选题研究→展陈立项→内容设计→项目招投标→展示空间规划→形式设计→制作与施工→监理→布展→决算→验收→审计→评估。

基本陈列展览每年更新的展品比例逐步提升,前两年年度展品更新率为上展展品总数的3%,后三年年度展品更新率为上展展品总数的5%。

整合馆藏资源,提升展览辅助手段,通过图录、教育活动、文创揭示藏品、展览内涵,推动专题研究,培养策展人团队。在五年规划期内,利用金石艺术博物馆藏品每年策划1个原创展览;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至少1个;举办跨省联合的区域合作展览至少3个;力争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推介的精品奖不少于1次。重点加强与国外博物馆的深层次交流,拓展合作范畴,推广金石艺术博物馆原创展览至境外展出。


六、实施虚拟展览试点项目

要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数字化基础薄弱的现实,针对性的基于智慧博物馆理念,结合“永远的北朝”、“翟门生的世界”等专题展览,完成专题展览的虚拟展示项目的落地。

通过专题展览的虚拟展示项目的实现,逐步建立起以藏品与服务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与应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建立博物馆大数据应用中心,为金石艺术博物馆的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要与成都数字天空有限公司建立有效的战略协作关系。依托其现有技术,初步建立具有特色的博物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编制完成《藏品数字化元数据登录标准规范》,并逐步完善各类藏品的影像、三维数据采集流程规范及技术标准; 围绕馆藏珍贵藏品,大力发展馆藏藏品二维、三维数据的采集和开发利用。

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出以移动设备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文化产品。在五年规划期内,基本完成全部馆藏藏品的高精度二维数据采集与登录,完成馆藏珍贵文物及专题展览全部藏品的三维数据采集与运用。继续优化藏品检索系统,到2019年底实现全部馆藏藏品一般信息的社会开放查询。

重点研发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智能服务平台、构建集成多源观众属性和行为数据的观众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成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继续开发新媒体的应用深度,完成对官方网站和微信后台的升级改造;制作一批经典的数字产品;汇集博物馆的藏品、观众、展览和新媒体数据,构建满足面向博物馆应用场景的大数据特征数据模型,建成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平台,将金石艺术博物馆初步建成国内非国有博物馆大数据应用示范点和智慧博物馆示范单位。


七、提升教育及公共服务能力

深入挖掘金石艺术博物馆馆藏资源,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完善博物馆常设展览导览系统,扩大馆长导览和专家导赏的覆盖面。致力于创造博物馆数字体验,积极利用交互式网络技术助推博物馆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发“菜单”式博物馆课程,结合馆藏核心藏品设计相关教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根据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开发针对性的教育项目,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需要。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金石艺术博物馆成为非国有博物馆文博志愿者示范基地。

探索建立博物馆教育记录和评估方法,系统开展金石艺术博物馆的教育项目评估。在5年规划期内,每年提供给投资者教育和社会公众的免费讲解服务不低于500小时。

不断提升金石艺术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和条件,细化服务内容,提供贴心细致的“金石传拓非遗传承基地”特色服务。

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5年规划期内逐步建立并向观众开放“深圳考古文博专题图书馆”,提供考古、文博文献和电子图书查询、阅览服务;为观众提供互动交流、咨询留言、在线访谈和网上调查等公众服务栏目,探索建立公众满意度指标和反馈机制;设立“馆长信箱”和“馆长接待日”,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意见建议。

深入开展观众调查和观众行为分析,每年针对重要展览和服务项目开展针对性的专项观众调查;5年规划期内,参观人数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3%。

在本规划期内,每年新增合作、共建单位数量不低于3个,年均更新各类展览数量不少于3个,年平均观众量(含合作型临时展览)超过20万人次并随着场馆建设逐步增加,五年观众总量突破100万人次。


八、加强藏品活化利用及IP授权

大力开发文创产品,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博物馆服务能力,合理利用藏品资源,充分发掘博物馆市场潜力,建立良好的博物馆市场运作机制,增强博物馆的活力。

深度挖掘和整合金石艺术博物馆馆藏藏品资源和展览资源,依托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馆企合作等方式推动社会资源助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

充分利用金石艺术博物馆特许生产商资源,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出具有特色的、实用系列文化创意精品;利用馆内实体店、网上商店等销售手段打造博物馆文化产品线上线下的立体销售新模式。

利用金石艺术博物馆微博、微信、全国各类文化博览会及新闻媒体等扩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力度,让具有博物馆特质的文创产品深入人心,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力争成为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管理机制创新保障

坚持正确导向。在实施本规划期间,坚持深入贯彻党中央十九大战略布局的部署,落实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和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实现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双促进、两提升,充分发挥党委在文博业务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为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理事会作用。要发挥理事会成员的资源调动能力。

   馆长负责制。通过馆长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合理确定部门分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协调机制。馆长牵头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本规划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各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主要指标设置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明确职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落实,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充分重视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点抓好陈列展览管理体系建设,发挥陈列展览部在全馆工作中的中心联动作用,将各部门工作与陈列展览工作相关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陈列展览工作的科学决策程序,形成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的陈列展览管理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加强信息公开,构建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本规划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外部协作体系保障

为完成博物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外部协作体系的建设上有所突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委托深圳金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一家以投资文化、娱乐领域的早期项目为目标的VC基金,基金的一期规模不少于5000万。投资目标为:把握中国文化、游戏娱乐产业未来持续发展机遇,投资于国内高成长的文化创业企业,获取文化企业高成长带来的内生收益和IPO成功带来的资本市场溢价收益,在谋求被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发展的同时,实现投资增值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所有合伙人的投资价值增值最大化。基金的名称为深圳金拓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其中,基金收益的10%捐赠给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以保证博物馆中长期资金发展的需要。

2、委托深圳金石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深圳慈善会、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发起成立一家具备公募资格的公益基金。基金暂定名称为深圳慈善会•文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基金会成立的目的,就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高效的产品发行体系,投资者通过认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同时,义利并举,将收益中的一小部分捐赠出来从事文化公益事业。计划在2019年完成基金会的成立及首只公益理财产品的发行,为博物馆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

3、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学术办馆是非国有博物馆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但是考虑到办馆的历史、品牌,短期内很难吸引高质量的学术团队的加入,因此,有必要通过外部协作的方式,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逐步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探讨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可能性。实验室课题主要方向为:中国古代石刻(壁画)彩绘褪色与显现技术研究


三、人才队伍保障

深化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改革,健全以业绩为依据、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选拔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开展人才结构评估,制定人才计划,提升岗位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传帮带、在职培训、进修和深造等方式,建立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逐步提高的人才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探索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提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后劲。

陈列展览、教育推广、公共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工作实施模块化管理,流程化操作,理顺关系,降低合作成本与难度。通过重大陈列展览项目带动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必要时与馆外创新团队、学术团队进行合作,锻炼人才。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建立高级人才跟踪培养服务制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机制。


四、科技保障

充分抓住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借跨行业科技发展成果,依靠自身专业人员,联合专业公司,开发以观众为导向的陈列展览技术与应用。充分利用藏品保护技术、陈列展示技术、设计制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丰富和拓展现有展览创意、生产、宣传、教育和服务的内涵,打造观众触手可及、方便互动和永不落幕的展览。


五、品牌保障

展览品牌是博物馆品牌辨识度的重要方面。要时刻树立精品意识, 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纳入品牌建设范围,利用基本陈列改陈和临时展览策划提升展览水平,找准馆藏品资源特色,发挥馆藏优势,通过展览统筹全国乃至全球藏品资源,结合宣传教育、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创新,策划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精品展览,打响金石艺术博物馆陈列展览品牌。


六、经费保障

拓宽社会资金来源渠道,利用理事会、基金会等广泛吸纳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博物馆藏品征集经费。

开源节流,重点保障主要业务经费,努力增加陈列展览专项经费额度,建立宣传推广专项经费、公共服务专项经费、信息技术专项经费,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和其他重大项目支持;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注重经费使用效率,增强预决算管理和各年经费的动态调整。


七、时间保障

博物馆筹建是一项耗时的系统工程,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博物馆,除了资金和展品等的保障外,还要有时间保障。

国际上筹建一个博物馆展览,从观众需求和市场调查、学术资料整理研究、展品形象资料收集选择、资金筹措,到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展示空间规划、展项制作、布展安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

因此,要筹建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展览,必须尊重展览合理的时间进度。(完)

 


分享到